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30 - KOL 笑波子、火雞姐、達哥......如果大家平時有上Youtube,對這些名字應該都不陌生,他們都是在九十至千禧後的圈子裡非常出名的本地網絡紅人,或者有人會稱他們KOL-Key Opinion Leader。KOL這個詞語近兩年開始興起,照字面直譯即是意見領袖,但意見人人都有,到底那些人有資格被稱領袖呢? KOL的定義 我嘗試找一些準確的定義,但發現KOL其實沒有特定標準,看了不同的文章和報道後,最多可以總括出我自己對KOL的理解。 1. 網絡紅人 電視、電影裡的藝人我們通稱為「明星」,但網絡上的紅人我們較少冠以「明星」的頭銜,而較多是類似「Youtuber」、「Blogger」的稱呼,當中部份網絡紅人亦會被稱為「KOL」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29 - 白飯 「靚女,比兩碗『靚仔』呀唔該!」去茶餐廳食飯,大家都會將「白飯」叫成「靚仔」,但我百思不得其解,「白飯」和「靚仔」的關係應該從何談起?於是我去瞻仰Google大神,一切謎底終於解開......大家試將「白飯」讀快一點,重覆10次,有沒有覺得發音有點像「靚仔」?(資料來源:高登討論區) 加速讀「白飯」的說法當然只是傳說,另一個比較靠譜的說法是,白雪雪的米粒有如青靚白淨的男生,因此白飯便稱為「靚仔」,同樣白粥又綿又滑,有如美女般讓人神往,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28 - Ethereum 昨天查找Bitcoin資料的時候,一位朋友跟我說:「挖Bitcoin是個浪費資源的行為,因為我們單純地將電腦運算能力轉換成電子貨幣,過程中對世界沒有產生任何價值。」因此他更相信「Ether(以太幣)」的未來。理解這句說話首先要理解Bitcoin的基本運作原理,內文我會多講一點,而更重要的是「Ether」又是甚麼,和它可能對我們生活產生的影響。 Source: https://venturebeat.com/2017/06/11/why-ethereum-is-outpacing-bitcoin/ Blockchain(區塊鏈) Bitcoin受到重視的主要原因,是其顛覆傳統電子交易中中央監管機構的角色,而將監管的責任分散到所有Bitcoin的使用者。實踐這套理論的技術便是Blockchain,每筆交易發生時,系統會將交易資料複製到網絡上其他Bitcoin使用者的電腦內,如果任何人惡意修改交易資料,系統會根據多數服從少數的法則,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27 - Bitcoin 早兩個月「WannaCry」肆虐全球,如果有留意新聞,會發現黑客要求以「Bitcoin(比特幣)」繳付贖金,而非任何現金轉帳,到底何謂Bitcoin,又為何黑客會選擇以Bitcoin交易呢?這是個值得我們知道的事情,因為它有可能成為我們未來主要流通的貨幣。 Source: https://www.splitit.com/2015/06/what-is-average-transaction-value-atv-and-why-is-it-important 盤古初開,人們已經透過以物易物的方式來換取生活所需品,不過麻煩在於你想要換取別人貨品的同時,也要別人願意接收你的貨品,所以後來人們發明了貨幣,你只需要用金錢換取心宜貨品,人家就可以用那錢去買其他東西。無論「以物易物」還是「貨幣交易」,交易都是透過物理媒介進行,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26 - 花甲之年 所謂識人好過識字,跟同事吃午飯總是獲益不淺,有一次他們又有人問:「『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』之後是甚麼呢?」不知怎樣就開始講到「花甲之年」即是60歲原因,原來這牽涉到中國傳統記錄時間的方法 -- 天干地支。 「天干」和「地支」是兩組獨立的序列。「天干」由「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」10個字組成,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用到「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24 - John Nash Game Theory相信大家都聽過,但知道John Nash的人相信不多。今天同事介紹了套電影-有你終生美麗(A beautiful Mind),回家就看了。 <------- 以下內容含有劇透,敬請各位小心 -------> 劇中的主人翁John Nash是個天才數學家,他的理論(Nash Equilibrium)成為了現代博弈論的根基,不過電影的主要內容不是描述他如何貢獻博弈論,而是集中講述Nash患上思覺失調的生活。Nash發表Nash Equilibrium之後獲邀到MIT擔任教授,在那裡他認識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-Alicia,兩人深深地墜入愛河,不久便結婚了,隨之還迎來新生命的降臨。一切看似順利,暴風雨卻無情地來臨,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23 - 譚仔三哥 平時外出午飯,「三哥」是我的最愛之一,尤其它的酸辣湯底我非常推薦。今天又跟同事去三哥,他們突然問起:「有三哥,即至少有四弟啦,到底他們的家族有多大呢?」雖然是個無聊的問題,但我們就是會無聊到去Wiki找答案的人! 簡而概之,譚氏家族共有六兄弟姊妹,分別為大哥、二哥、三哥、四姊、五哥和六哥。文化大革命的時候,大哥、二哥和三哥跟隨父親偷渡至香港,其後其他兄弟姊妹陸續出世。原來第一間譚仔早於1996年創立,至今已經21年,最初成立公司的只有三哥、四姐夫、六哥及其兩位同學,直至2000年五哥才入股,而六哥的兩位同學同時退出。 當年因為蔡瀾的專欄,譚仔的生意愈來愈旺,但最後因經營理念分歧,三哥和六哥在2008年決定另起爐灶,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22 - Garbled Words 床前月明光,疑是上地霜 你有發現文字的順序不正確嗎?即使順序不對,很意外地我們還是能夠如常讀出來,這個情況不單在閱讀中文時出現,我們的腦袋也能夠閱讀錯亂的英文段落。 It deosn't mttaer in waht oredr the ltteers in a wrod are, the olny iprmoetnt tihng is taht the frist and lsat ltteer be at the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21 - 航班延誤 香港人愛周遊列國,根據政府最新統計數字,去年在機場離港的本港居民超過一千萬人次,平均每人離境1.5次。大家這麼熱愛外遊,有否試過因為航班延誤而滯留機場,甚至滯留在飛機上?如果各位遇過,你絕不孤單......根據FlightStats的報告,香港機場在過去一年(2016/07至2017/06)平均有超過30%的航班延誤,即大概每三班飛機就有一班延誤,有沒有想過究竟延誤的主因是甚麼呢? 美國交通統計局指出,航班延誤的主因分為四個: Aircraft Arriving Late-37% 當一架飛機遲到,便會打亂原定的航班安排,而且產生漣漪效應,讓其他準備起飛的航班也延誤。這自然成為了航班延誤的元凶。 National Aviation System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20 - Big Data 還記得以前用電話線上網的年代嗎?當時上網最高速也只有56Kbps,即使純文字的網頁也要數秒才能完成下載。之後寬頻的流行,漸漸才出現10、25、100,甚至1000Mbps的上網計劃,網頁的樣式隨著豐富起來,網絡的使用方法也隨之改變。以前如果想聽歌,大家會下載MP3到電腦或MP3機播放,如果想看電影,大家會BT,因為網速不夠快,串流技術在十多年前難以興起,但現在只要在手機打開KKBox、Spotify,成千上萬的音樂隨時播放,在Youtube看影片亦幾乎不需要等待緩衝。這些便利全賴於各項科技在十數年間漸趨成熟,網速提升、電腦處理速度提升、硬碟體積縮小等,背後的影響,除了讓我們更容易接觸資訊外,亦帶來了「大數據」的年代。 上圖總括了2016年我們在各大型網站每分鐘的使用情況,這代表甚麼?雖然找不到最新數據,但根據一份2015年的資料,
Biology Once Upon A Day 18 - Snake 今天想不到寫甚麼題材,就在Google輸入「Fun Facts」,結果出乎意料,Google很聰明地隨機找到些Fun Facts,例如「What subject did Albert Einstein fail?」。其中有一題就問到「蛇是卵生還是胎生呢?」 蛇屬於爬蟲類動物,大部份常見的爬蟲類動物例如海龜、陸龜、鱷魚等都是卵生的,所以我們很自然認為蛇也是卵生的,事實上這推論是正確的-大致上,世上約七成的蛇都是卵生的,這些蛇通常的活躍於較溫暖的地帶,比較適合蛇卵孵化。那其餘的三成,是胎生的嗎?不全然,確實有研究發現有部份蛇是胎生的,這是在爬蟲類動物中罕見的特例,更常見情況的是「卵胎生」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17 - 單車 說到「單車」你會想起甚麼?是陳奕迅的歌?是踏單車的回憶?還是學單車的經歷?作為一個修毒物理學的畢業生,我會想到-我們是如何平衡單車的呢?(沒救了......) 沒救的人又何只我一個,還有千千萬萬的物理學家,不過他們的問題比我更深-為甚麼行走中的單車懂得自己平衡呢?由單車發明至今約200年,這仍然是個未完全解決的問題。 從片段中可見,只要給予單車足夠的速度,即使讓它搖擺一下,過一段時間它又會重新平衡。科學家發現,每當單車傾斜,車頭自然會向傾斜的方向旋轉,使得單車的重心回到中軸,重新獲得平衡,所以車頭的轉向是讓單車自我平衡的重要因素,但又是甚麼因素讓車頭懂得轉向呢?其中包含很多原因,而科學家總括了其中最主要的三項因素。 前輪的軸心較車輪前 前輪的重量分佈 陀螺儀的推進原理 很複雜對不對?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16 - 菠蘿包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,不可能不知道甚麼是「菠蘿包」,因為香港正正是菠蘿包的發源地。 菠蘿包早於1960年代在香港誕生,之所以稱為菠蘿包,是因為其一格格的脆皮長得像菠蘿。一個理想的菠蘿包應該要熱食,鬆脆的外皮配合軟熟的麵包,如果裡面再夾一片牛油,那種豐富的層次感就是我最喜歡的食法-菠蘿油。有時候我會想,香港除了燒賣、魚蛋、雞蛋仔外,還有甚麼地道的食物呢?或者下次應該要向外國朋友介紹菠蘿包/菠蘿油! 說到菠蘿包,原來它在2005年曾被提名為颱風的名字,可惜最後沒能當選,當年的評判之一-香港天文台長-解釋:「若說『某某國家正被菠蘿麵包襲擊』,說出來太搞笑了。」搞笑不好嗎?真希望「菠蘿包」有一天可以當選,屆時李氏力場都可能抵擋不了!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15 - Birds in Rain 每逢下雨的時候,周圍都會變得沒有生氣,街上行人疏疏落落,就連小鳥都好像消失了。突然就會想:平時街上的麻雀都去了哪? 在網上找了找,發現原來很多人都問過類似的問題: 雖然很多人都問過,不過答案卻不是那麼神祕。鳥兒在下雨的行為只有兩種:「避雨」和「不避雨」(跟沒說過沒分別,哈哈),不過如果是人類,幾乎只會考慮避雨,到底是甚麼因素會讓鳥兒選擇不避雨呢? 肚餓 跟人類不一樣能夠將食糧儲起來,鳥兒需要持續覓食,如果長期避雨的話就要捱餓了,所以有人說,剛開始下雨的時候鳥兒會消失,不過如果雨勢不停,牠們就可能又會出現。 雨量 下雨的時候,鳥兒會將羽毛弄鬆,把空氣儲存在羽毛之間用作保暖,原理就跟我們穿羽絨一樣,因為羽毛本身有少許防水,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14 - Buttered Toast Phenomenon 有沒有經歷過幾經辛苦準備好一片牛油麵包,在準備吃的時候弄跌了?更不幸的是,自由落下的麵包,永遠都是有牛油的那面著地......這就是「Buttered Toast Phenomenon」-一個困擾了科學家180年的難題。 幾年前科學家終於找到答案了,當不少人都以為這跟牛油比較重有關,但原來我們的生活習慣才是決定因素,科學家們不掘不撓地將麵包掉在地上100次(麵包真的很可憐,牛油也是),最終他們得出結論-我們把麵包拿在手上,或放在桌子上的時候,塗了牛油的那面通常都向上,而不論麵包從我們手上或者桌子掉落地時,那高度只足夠麵包旋轉半個圈左右,結果就是塗了牛油的那面著地...... 按照他們的偉大發現,他們也建議了相應的解決方法: 吃牛油麵包時,保持在8呎高的地方進食,這樣麵包掉下時,就有足夠的高度旋轉一整個圈,避免牛油的那面著地; 不要弄跌麵包。(很簡單吧?) 最後額外告訴各位一個小知識,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13 -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有沒有想像過有一天你進入超市,如常地將東西放入購物袋,然後直接離開,超市就可以準確地計算你拿走的產品總額,自動在信用卡扣數?有沒有想像過你進入一間餐廳,餐牌不會再出現海量的選擇,而只顯示你有機會感興趣的餐點?有沒有想過未來15年內,現有的工種將近一半會消失?因為人工智能(AI)漸趨成熟,這些都不再停留於「可能」,而是即將發生。 事實上Amazon已經踏出了第一步,她在華盛頓開展了全球第一間不需要收銀員的超級市場-Amazon Go。 人類研究人工智能(AI)已經有超過60年歷史,但實際開始得到大眾注意只是近兩年的事情,到底甚麼是人工智能呢?比起傳統電腦軟件,它有甚麼不同?有人說人工智能會逐漸取代人類的工作,《智能叛變》、《駭客任務》會變成現實嗎? AI和傳統電腦軟件有何分別? 傳統電腦軟件的功能非常單純,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11 - 鬼口水(下) 大概在今年年頭開始,「鬼口水」在世界各地的中小學生之間快速興起,如果你在Instagram搜尋「Slime」,你會找到超過三百萬個結果,而在香港、內地、台灣,鬼口水有時亦會被稱作「拉麵膠」、「史萊姆」或「泡泡膠」,它們的質感或許有些少不同,但基本成份大同小異。今日我會扮演一個專業的玩家,去解構鬼口水的歷史、玩法和術語! 雖然近來才突然興起,但鬼口水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由Mattel生產的玩具,基本材料都和現在大部份鬼口水無異-白膠漿和硼砂。白膠漿很常見,但硼砂又可以在哪裡找到呢?原來不少日常生活用品中都含有硼砂,例如清潔劑、化妝品、殺蟲劑等,而通常製作鬼口水都是直接使用硼砂水,根據一些網上教學,只要到藥房就可以用5元買到一大包硼砂,溶入水即可製成硼砂水。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10 - 鬼口水(上) 發現近排在初中生的圈子裡,興起了一種叫「鬼口水」的玩意,所以想寫一篇相關的文章,去了解這玩意的玩法和奧妙之處。不過今天實在太累,所以只附上Youtube,明天再寫。(心聲:這明顯出cheat,抱歉啊!只好明天寫詳細點!) Once Upon A Day: The challenge to write one thing I learned for the day.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9 - 香港街名 昨晚坐巴士去第一城時,經過一條街叫「插桅杆街」,就在想甚麼是「插桅杆」呢?不知道,於是看看英文名,猜想會不會是由英文翻譯過來-Chap Wai Kon Street-似乎不是,實在毫無頭緒,所以又去找Google大神問了一番,過程中發現原來香港有不少令人難以理解的街名,所以就想研究一下,順便拿來做今天的主題,哈哈! 香港所有公共和私家街道加起來總共超過4000條,當中大部份都有名稱,而少部份卻從來都沒有名字。香港沒有特定的街道命名法則,任何個別人士或機構都可以提出建議,然後由地政總署審批,不過綜觀現況,香港的街名大致都以人名、地名、行業和動植物名來命名,當中以人名命名的,大多數都是當年英治時期的英國皇室貴族或官員名稱,例如域多利皇后街、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8 - 矢氣 矢氣-即是放屁-在大部份社交文化中都是不禮貌的行為,所以我們較少會在日常生活中高談放屁,然而平均每人每日都會放10至20次屁,有時甚至我們自己都不會察覺(女神除外,因為傳說女神是不會放屁),放屁就是那麼自然,尤如每過一分鐘,就有六十秒流逝一樣自然。放屁是我們的生理需要,無法避免,或者我們應該去了解為什麼會放屁,至少可以學習放些較香的屁。 放屁是腸胃裡累積的氣體獲得排出的結果,而這些氣體的成因主要有兩種。其一是我們進食的時候,空氣會連同食物一併吞進肚裡,所以胃裡的氣體和空氣的成份差不多。第二個氣體產生的階段,由食物進入小腸和大腸開始,我們的腸道裡,住著超過1000種細菌,數量達數十萬億,比我們身體的細胞總數還要超出十倍左右,牠們為我們製造維他命、抵禦外來病菌,其中亦在消化過程中擔當重要的角色,細菌會讓食物在腸道裡發酵,過程中會釋放不同氣體,包括大量的氫和甲烷,而如果我們的食物裡含有硫磺,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7 - 列支敦斯登 要數世界的經濟強國,相信大家會聯想到美國、中國、日本、德國等,她們都在國際社會上佔有重要角色,甚至可以說她們的每一步都會影響世界的平衡。與此同時,原來有個國家,不在國際舞台之上,沒有豐富的天然資源,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卻曾經登上全球第二位,這就是「列支敦斯登」。 列支敦斯登是個很特別的國家,她是全球僅有兩個之一的「雙重內陸國」。「內陸國」是指完全沒有海岸線的國家,其周邊都被其他國家包圍,而「雙重內陸國」是指她的所有鄰國也是內陸國,可謂核心中的核心。另一個列支敦斯登的特別之處,是她的君主立憲制,即是通過立憲,限制君主的權力,從而將主權轉移於人民。現今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國家,大多採用議會制君主立憲制-君主只是國家的象徵,並不握有實權,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6 - Why is glass transparent? I failed the challenge so quickly when it reached Day 4. As to show my determination to continue the challenge, a harder topic is picked for today. Wood, brick, sand, metals, and many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3 - 阿茂整餅 我有位同事非常博學,閒聊時會跟我們談到天文地理、火箭大炮,今日午飯時他就跟我分享了個歇後語的典故-阿茂整餅,冇嗰樣整嗰樣。 原來阿茂是個做餅師傅,他非常勤力,每當空閒的時候,他會出店面巡視哪些餅即將或已經售罄,就回廚房去做這些餅。因此後來人們就將「阿茂整餅」比喻成「冇嗰樣整嗰樣」,是帶有稱讚的意味,不過現代人通常把這歇後語理解成畫蛇添足、無事生非的意思,較多用於貶義之上。 因為覺得這類典故很有趣,所以就去Google一下,結果真的找到一樣的故事,不過有趣的是,竟然還有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典故。 話說做餅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工序是「壓模」,即是把餅料放入模具內壓平,從而製成餅形,而阿茂整餅其實是「壓模整餅」,所以「個模係咁樣,整出來個餅就係咁樣」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2 - 棒球 日本動漫最強大的地方,就是可以將任何運動都化為青春熱血、扣人心弦的劇情,例如足球少將、網球王子等都是家傳戶曉的作品,當中以棒球為主線的作品更可謂是運動類動漫中的經典,但無論看多少集,都從來搞不清棒球的規則,所以今天就扚起心肝查了一下,結果是......果然很複雜,看過大概後還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,但還是試著總結吧! 一場棒球比賽基本為9局,每局分成上下半局,比賽中的兩支隊伍會分別擔當攻方或守方,每完成半局交換角色,完成全部9局賽事後,獲較高分的隊伍取勝。 問題來了,到底何謂攻方、何謂守方呢?比賽中又是如何得分呢? 棒球裡面有兩個重要的角色,一個是投球手,另一個是擊球手,我一直以為投球手的那邊是攻方,而擊球手的那邊是守方,因為直覺上認為投球手要設法攻破擊球手的防守從而得分,但事實卻是完全相反,只有擊球的一方才有得分的機會。 棒球場上分四個壘-本壘、
Once Upon A Day Once Upon A Day 1 - Daylight Saving Time Another name for Daylight Saving Time, DST, is summer time (夏令). I guess nowhere in Hong Kong except some secondary schools implements summer time today. DST works by advancing the clock by one